共话百年音乐传承 | 上音附中55级校友重返母校

发布者:于清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2

2025年9月23日,1955级的附中校友于进校70周年后重返母校,开启了一场充满回忆与温情的校园参观。虽已年过八旬,却个个精神矍铄,步履从容。

第一站:城市会客厅——见证时代变迁

在城市会客厅,校友们驻足于厅外,互相给彼此拍照,回忆往昔。林爱莉幽默地说道:“读附中的时候大家都才12岁,转眼都是老头老太了”。蔡妮感慨道:“我们那时候,学校还在漕河泾,条件远不如现在,但老师仍然教得很认真,我们也学得刻苦”。她回忆起附中时期与同学为课业而累感受到的压力,也谈起大学期间没有这样好的场地来展现自己。

李建业则回忆起在漕河泾校区聆听苏联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音乐会的情景,“那种震撼,至今难忘,你们现在条件好了能亲身聆听来自世界各地大师的音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站:东方乐器博物馆——聆听历史的声音

在东方乐器博物馆,校友们被琳琅满目的中外乐器所吸引。蔡妮提到自己曾于1984年参加匈牙利国际音乐节并获奖,她笑着说:“音乐无国界”。林丽璇则说道:“在国外生活了47年,无论如何根仍然在中国”。

老人们仿佛重回青春岁月,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音乐不变的热爱。白志娴感叹道:“希望音乐能长久地陪伴每个人”。他们一致认为,如今的音乐教育更开放、更国际化,对如今的学校能继续为师生创造更自由的创作与学习空间感到欣慰。

图片

第三站:音乐城堡——青春记忆的回响

步入音乐城堡,这座充满音乐记忆及艺术气息的建筑和对贺绿汀院长的生平记录让校友们感慨万千,他们激动地和身旁人回忆在贺绿汀院长教诲下学习的日子。

李建业动情地说,他们班级已经约定在2027年11月27日校庆日再聚。温小林说道:“哪怕拄着拐杖、推着轮椅也要来”。蔡妮则深情回忆起与恩师张隽伟、王晴华的深厚情谊:“老师的毛衣是我织的,90岁生日是我陪他过的。音乐的路是他们一步步带我走的”。她强调,感恩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传承的纽带。在场聆听的年轻学子无不被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深深打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寄语未来:珍惜当下,走向世界

面对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校友们寄语在校学子: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脚踏实地,勇攀艺术高峰。周宏德说:“学校是块牌子,但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此次七位55级上音校友的重返母校之旅,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上音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守与追求:在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们秉持对音乐的赤诚之心,克服重重困难;在职业生涯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与回报。

这些老一辈音乐工作者的经历,构成了一部生动的上音发展史。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

图片

如今,站在百年校庆的历史节点上,校友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音乐家的摇篮"的深刻内涵,他们的艺术人生是对"感恩、专业、坚持"的最好注解。




活动策划组织:李建业

文字:徐若宜(海上音讯社)

图片:徐若宜、贺子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友

指导老师:王翩

责编:程昕蕾

审核: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