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才旦卓玛回校参加声乐歌剧系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6浏览次数:5259

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和“四史”学习教育,6月15日上午,声乐歌剧系邀请杰出校友、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老师进行专题座谈会。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声乐歌剧系党政班子成员、民族声乐教研室教师以及党员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

才旦卓玛对西藏音乐文化和歌唱艺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示范。她强调:我是上音走出来的学生,是上音培养了我,是国家成就了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根,我们每个人也要有个根,我的根在西藏,我有责任为西藏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相对于其他地区,西藏的学生更难走出西藏,感谢母校在音乐方面一直以来对西藏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祝愿西藏的音乐越来越好,祝愿上音越来越好,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廖昌永说,才旦卓玛老师不止是音乐家,更是管理者,是社会音乐文化的推动者,希望才旦卓玛老师经常来学校,对上音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他说,首先,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在国际上为国争光、服务国际舞台的同时,还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服务上海,服务边远地区,服务少数民族人民。笔墨当随时代,上海音乐学院如何更好对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更好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涌现更多才旦卓玛老师这样的杰出校友,让他们为当地的文化发展服务,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加强的。

第二,要总结上音90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成绩。1956年贺绿汀老院长在全国最先提出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从贺院长创办民族班开始,到现在,到未来,都不会过时,都要坚持。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双向的,当时的王品素老师就是一边教才旦卓玛,一边从才旦卓玛身上学习,共同研究、探讨西藏音乐的发声、音乐语言、音乐风格,后来才推出流传至今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唱响全国的作品,既服务了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又挖掘了少数民族丰富的音乐素材,创作出了影响全国的经典优秀作品。

第三,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就是要在继承、总结上海音乐学院93年办学的优秀传统之上,如何守住当年办学的初心,立足当下,培养专业表演人才、专业教育人才、专业创作人才和理论人才,为以后93年上音的发展做出规划。如何将三个一级学科跨专业、融专业发展,如何把表演人才、创作人才和理论人才融合培养。为以后留下好的经验,能够让以后的上音人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对我们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做好学校应该做到的基础。西方的音乐史,从最早期的教堂音乐开始到现在的当代音乐,理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而我们中国音乐教育,特别是民族音乐教育和创作,整体理论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备,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边学习、一边创造,一边总结,让上音发展得更好,既能够对接国际交流,又能够服务国家的文化战略,还能够服务乡村社区;既上接天线,又能够脚踏实地。努力践行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求。我们要做笔墨当随时代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专业音乐教育,涵盖所有音乐学位和学科,全方展现中国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人才的风采。

座谈会上,声歌系系主任方琼教授就目前上音声歌系的学科结构、培养方式等方面,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了介绍,表示非常需要像才旦卓玛老师这样的杰出校友,对声歌系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学校教育教学大讨论的背景下,学校硬件条件提升的同时,应当加强学科、师资队伍、课程、教材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强化从内而外的提升,达到软件硬件双面双一流高校的标准。

党总支副书记刘旺谈到,上音作为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才旦卓玛老师作为我系的杰出校友,同时也见证了上音的发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校史见“四史”,邀请才旦卓玛老师参加座谈会,对于声歌系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常留柱教授作为才旦卓玛曾经的同事,对西藏20年的支教生涯进行了回忆。从刚到西藏的不适应甚至昏迷,之后如何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到西藏丰硕的文化资源、歌唱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各少数民族唱法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度的讲述。

在自由交流环节,老师们发言热烈,纷纷表示:才旦卓玛老师是上音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标杆,是上音学子学习的榜样,她不仅向全国人民传递艺术,更能感受到她对人民、对党、对祖国传递的爱。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爱,把这种爱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校、传递给更多的人。正是不同时期声歌人的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声歌系。作为今天的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对艺术和教学的那种热情、执着,传承上音声歌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勇于奉献、与时俱进的责任担当,感受他们在声乐艺术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为声歌系的发展继续奋进。

 

供稿:声乐歌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