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期上音校友通讯摘要及全刊下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06浏览次数:22680

上音校友通讯第 100

 

(摘要) 

 

“同窗有限 友情无限”在校时同学之间一起学习、生活、娱乐时间是有限的,但同学之间的友情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我们学友离校后,多数分散在祖国各地,也有不少身处海外,很难有机会见面谈心和交流。我们不会忘记1986年在贺老和丁院长创建下“校友会(筹)”,终于在母校60周年大庆(1987.11.27)宣布“上音校友会”成立了,同时,我们“上音校友通讯”———作为母校与世界各地校友们联系纽带的这座大桥也随之诞生。至今己刊发100期,值得庆贺。

 

 

 

从此这座桥使我们校友之间有了可以相互沟通的平台。通过这座桥彼此走近了,心心相连可以畅谈自己在校时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在身受蔡元培、萧友梅先生伟大教育思想培育下的感受和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叙发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成果,交流自己目前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状况;并借以“通讯”版面传送异地校友的信息,表达我们彼此思念之情;也不乏论述各自的社会学术理念等等。通过“通讯”我们不但及时了解母校发展近况,也看到了许多母校培养的不少精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更有许多校友赢得了世界、国际、音乐论坛上的赞誉……

值此纪念刊发100期之际,我们上音校友通讯全体编委向大家问好,感谢你们不断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

 

“上音校友通讯”编辑部  2014.9.

 

 

 

 

 

 

上级决定调整我院行政

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成员

 

2014819上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领导来我院宣布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刘艳同志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市委组织部宣教科技干部处处长夏明林,院党政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林在勇主持。

 

2014919下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在我院召开会议,宣布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上海音乐学院行政主要领导的决定,因政策原因免去许舒亚同志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职务,在新院长产生前,党委书记林在勇同志全面负责本校行政工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明黎、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虞丽娟等同志出席会议。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虞丽娟主持会议。

 

 

 

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

珍贵手稿文献巡展在耶鲁大学

 

911,《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巡展》在耶鲁大学开幕。我院党委书记林在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从黄自手稿的历史成因、保存状况、研究态势等角度全面介绍了黄自手稿的来龙去脉,接着又从中美音乐交流交流的角度,阐述了作为耶鲁大学杰出校友的黄自先生又是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人之一,这本身就说明了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耶鲁大学音乐图书馆馆长Ruthann BMctyre女士致辞,欢迎上海音乐学院代表团一行以及自美国各地的与会嘉宾,并介绍了这次手稿赴美展览的基本情况。

上海音乐学院代表团携带黄自先生手稿原件赴美,这是黄自手稿原件首次出境展览,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也是黄自先生的作品手稿时隔85年之后,  回到了他曾经学习过的母校展览,因此,又是东西方音乐交流史上一次承载历史意涵的学术交流活动。

开幕式后,林书记一行参观了展览,并与耶鲁大学、欧柏林大学(黄自先生的另一所母校)、密歇根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中美音乐交流、手稿展览展出、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深入交换了看法。

随后,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演讲厅,我院科研处处长、《黄自先生诞辰110周年珍贵手稿文献巡展》策展人与执行人钱仁平教授做了《诗意·歌咏·乐境——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的主旨演讲,从“创作源泉”、“汉语声调与旋律曲调”、“词句描绘”以及“和声与曲式”等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与艺术价值。演讲中播放的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视频文献,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叹,不少美国专家和耶鲁大学师生是第一次聆听中国艺术歌曲,大家都被《玫瑰三愿》、《花非花》等作品深深感动。耶鲁大学音乐图书馆馆长本人是声乐专家,她表示:如此美妙动听的艺术歌曲,她没有想到是黄自先生上世纪30年代的创作,他被誉为“中国的舒伯特”名副其实。本次展览在手稿原件回国后,还将以复制件形式持续展览一个月。

 

院领导率团访问柯蒂斯

音乐学院、朱莉亚音乐学院

 

2014912,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林在勇率团应邀访问柯蒂斯音乐学院、朱莉亚音乐学院。

柯蒂斯音乐学院坐落于美国费城,  是一所具有90年办学历史的世界一流音乐学府,特别是在音乐表演等专业上享有国际美誉(近年来世界排名第一)。此行是我院领导对该校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罗伯托·迪亚茨教授,艺术项目主任、作曲教授大卫·路德维希等热情接待了林在勇书记一行并介绍了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悠久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当前教学、表演活动、项目运作、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情况。林书记说到,两校都具有近90年的历史和精英化办学理念的传统,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有着天然的优良基础。林书记还向迪亚茨院长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最新发展情况,双方就两院开展切实合作的愿景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并邀请迪亚茨院长对我院正式访问。

朱莉亚音乐学院毗邻林肯艺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纽约市立表演艺术图书馆,是一所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享有盛誉的著名音乐学府。校长约瑟夫·波利斯博士及该校国际事务高级董事总经理马克·穆塔先生等对林在勇书记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在办学理念和模式、教学设施建设、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交换了意见。波利斯院长亲自陪同林书记参观图书馆、教学设施、演出场所、演艺道具制作工厂等。林书记高度赞扬了朱莉亚音乐学院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表示朱莉亚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院正在进行的一体两翼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萨尔斯堡莫扎特国立音乐学院教授

Klara Flieder受邀来访

 

915—20日,萨尔斯堡莫扎特国立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K1ara F1ieder来我院举办大师班,一同来访的还有钢琴家Patric Pok Leung。此次活动主要以“莫扎特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为主题。

为期一周的大师班吸引了院内外众多师生及专业人士的观摩学习。作为世界著名的实力派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Klara Flieder对古典音乐诠释演奏的见解一直被业内所公认。此次大师班教学中,Klara Flieder教授针对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学生在演奏作品时的力度层次、音量控制、节拍特点、弓法变换等方面给与了全面地指导,并进行了示范性演奏。她到位的分析、讲解使在座的观摩学习者对莫扎特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919晚在小音乐厅,Klara Flieder教授举办了题为“解析莫扎特父亲著作——《小提琴教学法》”的讲座。她认为,莫扎特父亲的著作逻辑严谨地阐述了小提琴演奏基础训练的步骤、先后次序及练习方法,详细描述了运弓、弓法、音乐语法等小提琴学习技巧,  是一部对整个小提琴教学历史产生极大影响的著作。Klara Flieder教授以莫扎特协奏曲、奏鸣曲为例,示范讲解了如何行之有效地运用这本经典著作。

此外,在上音附中小音乐厅Klara Flieder教授及钢琴家Patrick Pok Leung分别于915161920日献演了四场精彩的音乐会,演绎了莫扎特1778年至1788年成熟时期创作的1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一首变奏曲,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 

(许贝贝)

 

上音艺术家揭幕希腊国际打击乐节

为期5天的希腊国际打击乐节暨第四届国际青年独奏家大赛,于93日晚在希腊首都雅典开幕,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的年轻艺术家们举办了开幕音乐会,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担此重任,为音乐节揭幕。

在音乐会上,宋雨晨、孙潇、张艺研、章昕如、章歆微等表演了《乌达葵普·阿库布莱德》《陀螺仪》《马林巴之爱》《谷应》等中外打击乐名曲。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欣赏音乐会并看望上海音乐学院师生。邹肖力祝愿演出圆满成功,预祝他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教授莱因哈德·拉茨科来我院举办大师班

 

 

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来我院举办专家课

 

 

中国出版集团:《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首发式温情亮相上海书展

 

816下午一点半,东方出版中心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大师遗札——《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新书签售”活动。

已经八十多岁的刘雪阳先生和书法家管继平共同出席活动,与读者互动并签售。已是耄耋老人的刘雪阳先生向读者讲述了他父亲刘质平和弘一大师之间深厚的情谊,他说道,弘一大师生前留给他父亲的墨宝信札,尽管有的信件大师还嘱咐“阅后焚去”等,但他父亲都不忍毁弃,而是一一珍藏。经过了抗战逃难、国内战乱,他父亲几近于置生命而不顾,保全了弘一大师留在其手中的墨宝,这些遗札弥足珍贵。这次由管继平编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的《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墨迹珍藏版)不仅收集全部的书信墨迹影印,附录释文,并对信中所提的人物事件等均作了相应的注解,这也是此书与图书市场上其他弘一法师书信集的不同之处。刘雪阳先生表示,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完成了他父亲多年的心愿,父亲历经了千难和万险而保存下来的大师珍迹,如果仅仅只是藏之于秘阁,传之于子孙,便埋没了大师的珠玉之辉,也违背了先辈的初衷。唯有展示于世人,让更多的后辈得以观瞻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弘一大师的艺术精神和严谨自律的人生态度。   

管继平先生向读者介绍了编注这本书的源起,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基于对民国文人的兴趣和喜爱,对弘一大师精神与道德学问的敬仰;

 其次是缘于对浙江一师的人物很有亲近感,他和丰一吟、夏弘宁、吴嘉平等先生都有过请益与交往;其三是他和刘雪阳先生的忘年之缘,使他对李叔同和刘质平的故事又亲近了几分。

两位先生的侃侃而谈吸引了现场数百名读者,在之后的签名售书环节中,队伍排起长龙,井然有序。素有“作家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作家”之称的管继平先生以毛笔签名并为读者加盖佛像印章,成为本次签售会的又一亮点。   

中国出版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接受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管理和财政部对其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2011513,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东方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也是国家一级出版社。是中国大陆地区经营,励志类书籍出版的佼佼者。

 

东方扬帆,桃李满园

——记《东方行知钢琴学校20周年音乐会》

    ·顾 邹·

 

日月如梭,二十年的时光能带来什么?一个生命从蹒跚学步迈向羽翼丰满,一座小城从贫瘠落后迎来繁荣胜景,一份理想从初次萌芽最终触手可及……

2014828口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演了“东方行知钢琴学校建校20周年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听众来自四面八方,但都只有一个心愿,为东方行知钢琴学校庆生,也向二十年来坚守理想、辛勤耕耘的音乐教育园丁们致谢。“东方”的历届毕业生们欢聚一堂,与曾经陪同他们一起成长的老师们。

音乐会开场播放了20周年校庆纪录片,回顾了东方行知钢琴学校创办至今的难忘历程——“东方行知钢琴学校,实现梦想的地方”,贺绿汀音乐厅顿时沉浸在一片温馨和暖意之中。这所创办于1994年的钢琴学校,  由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题写校名,音乐教育家张育青教授担任业务校长,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赵晓生教授担任名誉校长,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校长程彪兼任校长。二十年来,“东方”便始终坚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校教师用坚定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培养跨世纪钢琴艺术人才倾注心血。

作为传统,东方行知钢琴学校的音乐会一直以贺绿汀先生的钢琴四手联弹《晚会》作为指定开场曲,两位独奏者韩张子懿和齐羽菡均是在读学生,她们用饱满的触键且颇具控制力的音色为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样是四手联弹作品,由“东方”历届毕业生张宇迪、彭芝清表演的斯美塔纳《伏尔塔瓦河》,则展现了作为钢琴演奏者的协作技能,两人在音色、节奏、力量等多个方面极其统一且相当默契。

音乐会的古典作品涉及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等,囊括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重要作曲家。担任演奏的在读学生韩张子懿和历届毕业生申家豪、冯欣欣,用极富控制力和精准表现力的弹奏展现了严谨而规整的古典风格,也体现出“东方”教学中对西方传统音乐风格的精准把握。

音乐会选择了肖邦《升F大调即兴曲》,李斯特《奉献》、《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音画练习曲》等多部浪漫主义钢琴作品,担任演奏的在读学生周博涵,历届毕业生童心、潘文、田浩琛都用他们娴熟绚烂的技术和蓬勃的表现力展现了“东方出品”的学生实力,他们舞台上所展现的热情不仅贴合了作品的特质,也使在场听众心潮澎湃。特别是在读学生周博涵,作为一名自幼患有自闭症少年,用他沉稳自信的演奏征服了全场听众。

音乐会选择了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的两部作品,分别为《欢乐岛》和《焰火》,均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分别由历届毕业生赵梦瑶和东方钢琴学校教师周挺教授担任演奏。印象派作品音色的铺陈和极富个性的色彩变幻使听者如梦如幻,而这一师生之间的演奏比拼更是“东方”教育理念的体现,教师用自己扎实的功底和精准的演奏指导学生的成长,学生则用努力练习、刻苦探索后的长足进步回馈老师。师生间对于同一作曲家的演奏互动展现了“东方精神”的传承。

音乐会中还安排了几部20世纪至现代作曲家的作品,阿根廷作曲家吉拉斯特拉的《三首阿根廷舞曲》、乌克兰作曲家卡普斯汀的《音乐会练习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穆钦斯基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均展现了现代作曲家在节奏使用上的丰富、独立和复杂化,以及在调性、音色追求上的自由、新意和突破性,这使得演奏的难度和作品整体统一性的处理更为困难和极富挑战,在读学生梁茜竹、范雪莹以及历届校友沈灏的演奏告诉每一位听者,现代作品虽会略有艰涩,但在恰当的演奏技巧和贴切的风格把握之下,仍旧能为听者营造出独特且极富个性的作品品格,完美呈现其毫不逊于前人的听觉魅力和艺术品味。

音乐会最后,东方行知钢琴学校名誉校长赵晓生教授登台,用独特的方式即兴演奏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日歌”。开头部分的叠置音块结合生日歌主题形成和音连接,呈现出一丝独特的古韵,之后“回归”的熟悉主题变得更加亲切和感人。全场观众齐唱“生日歌”为东方行知钢琴学校送上祝福。忆往昔峥嵘,望灿烂明天,20岁,正是长大成人、展翅翱翔之时,学校将再度起航,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出征远行。

 

 “夜莺”起飞

·烁 渊·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9月,一个风清月朗的秋夜,她与廖昌永在陆家嘴黄浦江畔,携手唱响以“成功之路”为主题的歌会。动人的歌声掠过江面,似见美丽的“夜莺”飞回故乡的港湾。她与上海港有缘。那是:1991年初春,我奉命策划、创作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江凯歌》的文学剧本,作为上海港向中共建党70周年献礼。为保证演出的艺术质量,港务局领导决定主创人员与独唱、领唱全部邀请艺术名家。千人合唱与舞蹈表演唱的演员,全部是黄浦江两岸各个装卸公司的歌舞能手。上海港历来重视文艺创作,过去有专业文工团。

黄浦江水流过漫长的航程,接通五洲四海,熔铸上海港特有的国际化的品性。编导组在讨论的时候,上海歌舞团作曲家马友道建议增加一首美声的花腔女高音独唱,呈现上海港一种国际大视野的情怀,并提议请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一位学生演唱。一位局领导有些顾虑:“学生能唱得好吗?”“唱得好的!”我肯定地回答。马友道是国家一级作曲,创作“有道”,写过许多优秀大型舞剧、舞蹈音乐,也写过很多声乐作品。我对他的艺术感觉深信不疑。 

按照花腔高音的曲式结构,我创作了歌词《大桥抒怀》。个星期之后,马友道拿出了曲谱。全剧第一次连排在625日日下午两点;场地借用汉口路原黄浦体育馆。开排前半小时,马友道把位姑娘领到我面前:“她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同学黄英。”他指了指我:“这位是朱老师。”“朱老师好。”黄英微微点头行礼。圆圆的脸庞,齐耳的短发,穿着朴素,不施粉黛。她静静地站在舞台监督身边,等候上场合乐试唱。文静、质朴,不事张扬,这是黄英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

正式公演之前,《文汇报》头版刊登了《大江凯歌》演出广告。黄英名列主演的名家末位,因为她还只是声乐系三年级的学生。我听了她试唱,感受到她舞台上的名家风范。广告上的主演名单由我草拟,局领导审定。这也许是黄英在校期间难一一次被超前以名家身份亮相社会。

公演的第二场,观摩席上出现许多外国人,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港口城市代表团的成员。交响乐轰然响起激越的前奏;黄英唱起《大桥抒怀》“我漫步在南浦大桥上,轻轻抚摸黄浦江胸膛。波涛起伏是她舒坦的呼吸,浪花飞舞是她的泪花流淌。啊!港湾飞架理想的桥粱,未来的航程通向远方。啊……”

她的歌声,像江涛在浪峰与波谷之间跌宕起伏;巨大的声音升华形成一种“深邃”的意喙;圆润的高音时而似彩云漫卷飞舞,时而似八面来风集聚飞扬,勾画出大海般的壮阔。“壮阔”与“深邃”,形象地描摹出上海港连接世界的海阔胸怀与各国的深长情谊。一曲唱罢,全场中外来宾起立欢呼鼓掌。

此刻,我发现黄英的成功绝不仅在于高音区的华丽,而是造就爆发力的非凡艺术创造力。她将《大桥抒怀》的情愫抒发得如此“壮阔”与“深邃”,显示了性格化音乐形象的塑造能力。这应该是她后来驰骋世界歌剧舞台的先天条件。

我不能不连声感谢马友道:“老马啊,你不仅‘识途’,还‘识人’,你带来的这位学生唱得太好了!”他淡淡地说:“这位姑娘将来一定会走向世界的。”

第二年,1992年,黄英毕业飞赴法国,在第19届巴黎国际声乐大赛上,战胜了36个国家的100多名选手,荣获第二名。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欧洲权威媒体盛赞她为“中国飞来的夜莺”。从此以后,“夜莺”驰骋国际歌剧舞台大放异彩。《华尔街日报》称她的音色质感宛如“绸缎般”。她登上了世界最大的歌剧圣坛,——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并成为该剧院125年里选取的世界音乐史上留名的800名大家之一,其中华人只有她与谭盾两位。马友道对她的预言早已实现。

黄浦江畔,是美丽“夜莺”走向世界起飞的地方。现在,她回到原点唱响“成功之路”,是不是意味着将再次起飞?

我遥望。我期待。

 

白茆之行点滴

·陈聆群·

 

我的同行丁卫萍老师,邀我参加白茆山歌的研讨活动,这引起了我对当年白茆之行的回忆。本来我是一定要来与会的,可惜的是种种原因来不了了,只得写上几句请丁老师转达的话,并代我向各位参会专家深表歉意,尤其是要对当年向我与同班同学传授过白茆山歌的陆瑞英同志致意,这次虽然我人到不了了,而我的心早就飞到了白茆塘和你们的身边。

说起来因为我的妈妈归青田是常熟人,虽然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到过常熟,心里却对我的“半个故乡”一直存有向往之情,因此,我在195811月到195910月,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集体编写《中国现代音乐史(19191949)》,在交出史稿,又以写稿未能好好上课为由复读二年级,而又接受了由我们班级集体创作一部歌颂人民公社的大合唱的任务,我就借机得到了来常熟白茆公社的机会。

当时,我们为了寻找一个先进的人民公社和民间音乐丰富的地方,来深入生活和采风,便四处打听相关讯息和寻找资料。我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报导白茆公社举行山歌会、歌唱大跃进的长篇通讯(作者署名徐景贤,也就是后来文革中上海的“徐老三”),我便提议到离上海不远的白茆来,而对我来说,其中就包含着能到“半个故乡”来一领乡情的隐衷。

这里就要说到我们到白茆来的多次难忘经历:那时的白茆,塘边四岸都是刷得满墙五彩壁画与写满新山歌诗词的整齐农家屋,我们住在离陆瑞英家不远的公社招待所,我们拜师学唱山歌和采集记录山歌的对象,主要就是当时还梳着两条黑油油大辫子的陆瑞英(她与我同年,当时是267岁,而今天就都是年过82岁的老人了),还有一位是有着及胸银髯,会拉胡琴和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邹振楣老人,我们便“盯”着他们学啊,跟着唱啊,记得——当时我们连钢丝录音机也没有,只能用请他们口传,我们心受,再手记的办法;记得我们记下了数十页山歌曲调和抄录了成百上千首山歌诗词,可惜的是1959年至今近半个世纪的折腾,这次我在学校四处搜寻,竟是片纸不存。   

还有一件事更是难忘:有一次来白茆,我们在公社食堂用餐,我们中的一位原籍山东的同学张敦智(后来曾任上音党委副书记与副院长,在吃饭时被一根鱼骨头梗住了,半夜里实在难受,只好敲开近处陆瑞英的家门,请她帮我们把张敦智送到公社卫生院救急,这更是白茆塘和陆瑞英给我们的难忘情谊。

我们创作的歌颂人民公社的大合唱,几乎是对当时白茆公社的“白描”,也就是以当时我们所见白茆公社的“原生态”和抄录的新山歌歌词与曲调来构思和创作的。我当时是负责创作歌词的,记得我们构思的合唱第一乐章就是“山歌会”,也就是想把白茆塘四乡百船举行誓师大跃进的山歌会,照式照样地搬上大合唱舞台唱出来。还有一些乐章记不准了,应该还有“打擂台”、“战天地”……等等,都是三个字为题的,还有一个乐章叫“全家福”,是写公社的集体食堂和敬老院与托儿所“幸福生活”的,而当然都是我们并未眼见而想当然的创作。在音乐的构思方面,我们不但把白茆的成套山歌,几乎原封不动地引入到合唱的开始乐章,在“打擂台”、“斗天地”等乐章,用了苏南吹打中的打击乐节奏与吹管乐而加以合唱化的发挥,在“全家福”里,则用了常熟最为出色的弹词曲调……。总之,当时我们设想的,不仅是要对“大跃进”中的白茆公社来一个“实录”,而且在音乐上也要使之充满着白茆歌韵与苏南乡音。应该说从1959年的最后两个月,到1960年的近5月份,我们几进几出白茆塘和又到支塘等地采风,再在刘庄老师(己故)带领下分乐章写作与反复修改,我们自以为写得是相当“过瘾”与“到位”的。交付试唱和为我们新作排练,是由当时上音指挥系马革顺先生的高足,合唱指挥家杨秀娟先生担任的,她用了混身解数把很不好唱的“山歌会”和吹打乐节奏的几个乐章,让合唱队唱下来了,当然因为合唱队员们不习惯唱这样几乎“原生态”风格与节奏的合唱,就不免显得嗑嗑绊绊而不怎么流畅,这本来是可以再经修改和反复排练,使之达到要求的。听了我们作品的试唱之后,院领导也正是这样决策的。

但是,就在我们几进几出白茆塘,集体创作这部大合唱的时候,学校里另一支创作队伍,那是与我们同系的作曲系干部进修班的一群创作有素的老作曲家,他们也集体创作了一部歌颂人民公社的大合唱,叫《幸福花开万年长》,是由比我们年长一轮的李国卿与毕庶勤两位老作曲家为主集体创作的,用的也是新民歌与民间风格的歌词和音乐,而却写得成熟流畅,尤其是最后一个乐章,用了当时刚崭露头角的藏族歌手才丹卓玛的领唱,一唱出来震撼全场而余音绕梁,真是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征服了,不用说,这是超过我们的习作不知多少倍的成熟作品,于是,正式演出的便是《幸福花开万年长》,而我们的还没有定下题名的习作大合唱,便只好有待修改而不了了之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们几进几出白茆塘的集体创作,最终不了了之,最对不起的就是化了那么多功夫,向我们传授山歌和一趟趟接待我们的白茆乡亲了。但从创作来说,也许还不算是坏事,因为当时我们只是凭着要“歌颂”人民公社与大跃进的观念,仅仅是肤皮了草地看看望望个表面,再抄录编纂一些新民歌与山歌调,就算是“深入生活”了,写出来的现在知道都是假、大、空的东西,甚至是给人民群众带来饥饿灾荒等祸害后果的东西,这样的“作品”,不演出也罢。

  不过,当年的白茆之行,还是让我们深深地领受了白茆山歌的精神洗礼,体会到历史悠长的吴文化的传统魅力,尤其是白茆的乡亲,梳着黑油油大辫子而歌声嘹亮悠长的陆瑞英,银髯垂胸而妙笔生花的邹振楣老人……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和心底里。而以白茆山歌、苏南吹打和弹词音乐为养料的创作探索,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中的张敦智,后来写出了《金湖大合唱》和《森林日记》这样中国民族大合唱的精品,应该说也与当年的白茆之行就开始的探索,是不无关系的。

总而言之,我要感谢白茆塘的乡亲,感谢陆瑞英和天上的邹振楣老人,我作为“半个故乡”的常熟人,虽然已年高八十又二,腿脚不利索,今后还是会力争到白茆常来常往地看看望望,听听山歌的。再次感谢白茆的所有与会同志和乡亲们,敬礼!

       陈聆群草于201467

 

 

上音校友、管弦系大提琴教授曹敏学生“小老柴”大提琴比赛获金奖

 

 

 

更多详细精彩内容请下载附件:[点击浏览该文件:100期上音校友通讯.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