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期校友通讯摘要并附全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7-05浏览次数:6826

             95期校友通讯摘要

 

 

市委巡视组向我院反馈巡视意见

 

巡视组组长严胜雄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希望上海音乐学院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好音乐家也要努力成为教育家;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业务与行政、个人名利与学校事业的关系;党委要加强对学校重大问题和重大工作的决策领导,要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和保证;希望学校领导班子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注师生特别是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党风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工作,推进学校事业向一流目标迈进。

 

 

 

创新思维,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21121日、2013424日,学院举办了2场毕业生招聘会,共吸引了89家用人单位参加,涵盖了表演类、教育类、管理类、文职类、设计类、市场类等近732个就业岗位。

目前我院研究生的签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本科生的签约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开馆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18上午,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开馆仪式于上午1030在南汇路85弄温可铮旧居门前举行。著名歌唱家、我院副院长廖昌永出席开馆仪式。这温可铮先生生前任我院声教授,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唱比赛银质奖章。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授不仅歌声遍及中国,曾多次到欧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演出,蜚声中外。

位于南汇路8514号三楼的房屋,其中一间被辟为家庭艺术馆。门口即是一个摆放着温可铮先生使用物品的玻璃柜,柜中陈列着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手抄的乐谱,还有手表、印章等很多他曾使用过的东西。房间里按原样摆放着书柜、唱片柜等,并陈列着先生获得过的奖牌、奖杯以及在音乐会和生活中的照片。

今后艺术馆将于每月第二、第四周的周五下午1:30-4:30(有特殊情况闭馆,另行公告)向市民开放。

 

群英荟萃”——中国音乐新力量

 

    由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组成的音乐会——“群英荟萃”于56日上演于上海音乐厅。音乐类型主要囊括了演唱类与演奏类,而每个院校派出的学生代表在演出的曲目准备上也可谓使出了“看家本领”。

我们且不按出场先后点评,首先将3位演唱类的优秀学生分为一个大类开始细说。在选曲方面,三位歌者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巨匠的作品。

 沈阳音乐学院的王一凤以一袭红衣夺目而出,演绎了普契尼《图兰朵》中的“你这颗冰冷的心”,以及威尔第《命运的力量》中的“安宁安宁”。同样两个爱情主题的歌剧在她的演绎下悲切深沉,并在音乐中唱出了力量。

而星海音乐学院的张学梁则挑战了多尼采蒂《军中女郎》中“多么快乐的一天”的9high C,其高音来回自如,毫不踉跄。

紧接这个表演之后,天津音乐学院的温建珍为大家带来贝利尼《凯普莱特与蒙泰古》中的“啊,有多少次我向上帝祈求”,虽在全乐队息止状态下独唱的音高有些偏移,但音色却做到了极致的美。

再来盘点一下其余6位演奏者。。。。。。。。。

。。。。。。。。。。。。。。。。。。。。。

中国音乐学院的马可运用精湛的演奏技巧游刃有余地将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诠释在听众面前,她师承宋飞的音而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张国勇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的“甘当绿叶”也为音乐会的完美演绎增添了不少光鲜。如同王勇博士所说,中国这几年有很多好声音,关键要从学生时代找起。当然,演奏者亦是如此。不论那些尚且缺乏大师风范的未来音乐家,或是己初露端倪的未来大师,能力与经验都是要靠培养与积累的,前景一片光辉!


 


院原创大型音乐剧《楼兰》成功上演

 

上海音乐学院大型原创音乐剧《楼兰》日前在文化广场成功上演。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王祖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刘文国,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院长王奇,徐汇区区长过剑飞,徐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高宏、副主任杨逢珉,我院党委书记桑秀藩,院长许舒亚,常务副院长徐孟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桂其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观看该剧演出。

该剧由我院院长许舒亚亲自策划并担任艺术总监,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歌创作者、音乐戏剧系副主任赵光教授担纲制作人兼作曲和音乐总监,青年教师马良担任导演。该剧以楼兰谜一般的美丽传说为背景,讲述了西域国度楼兰公主阿奇斯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2013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项目之一,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项目,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剧目排演)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大型原创音乐剧《楼兰》也担负着教学实践的功能。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这次难得的“实地演练”,所有演员均选自我院音乐剧系现在就读的本科学生。该剧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三场,受到广泛好评。

 

 

百岁乐人钱仁康——钱仁康教授百岁诞辰纪念座谈会相关出版物首发式综述

 

2013411  ,钱仁康教授百岁诞辰纪念座谈会暨相关出版物首发式在贵都大饭店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联合承办,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联合协办。座谈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主持,播放了钱仁康生平纪念短片,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洛秦共同为《钱仁康音乐文选》和《百岁乐人钱仁康影集》揭幕。此外,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党组书记宋妍和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还共同为李岚清同志的题字“百岁乐人钱仁康”揭牌。

钱仁康先生作为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翻译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以其一生的著述和言行在中国音乐学界留下了深刻烙印。座谈会上,来自各单位的领导、学者以及亲友们分别表达对于钱先生的缅怀之情。

宋妍书记认为,我们要学习钱教授的淡定和执着,在我们面临着迷失自我的危险时,应当回身看一看教授这样的老前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授是不朽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指出,先生的学术追求与社会发展是共进的,其一生所坚持的信念在今天尤为宝贵,他的成就不仅属于他个人和上海音乐学院,更是整个中国音乐界的骄傲,先生是我们学习和自照的楷模。陆在易主席认为,先生历经中国社会百年演进的所有重要阶段,见证并直接参与了中国音乐在西学东渐浪潮下向现代转型的全部过程,作为学术界的大师和泰斗,先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方荣表示,先生是民主同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1980年民盟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支部委员会成立,先生任副主委,为民盟组织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杨燕迪教授作为钱仁康先生的得意门生,通过回忆二三趣事,感叹钱师“长、宽、深、广、博、通、淡”的境界,正是这份自足之趣使他得以在纷扰中著作等身,而先生作为一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学者,在驾鹤西去后留下的空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回想空间,也每每叩问着中国音乐学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韩钟恩教授提到,30年前正是在先生的带领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得以从高起点出发,而我们今日要继承先生托命艺术的学者精神、托命文化的智者精神和托命自然的仁者精神,先生以“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的境界,成全与圆满了一种之所以始终存在的形而上学写作。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洛教授从钱先生在上音的科研活动、对中国音乐研究的贡献、对上音学报《音乐艺术》的贡献以及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的贡献这四个方面,总结了先生对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肯定了先生在中外曲式曲调规律研究、传统曲调特征及源流研究、译谱研究、国歌研究等方面的著述,不愧是一位博大精深的乐坛鸿儒。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介绍了《钱仁康音乐文选》的丰厚内容和重要价值,并回顾了钱先生在担任上海音乐出版社第一任副总编辑时所留下的丰硕成果,以及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大量著述,出版社将牢记先生所倡导的“勤俭办社、讲究实效,以普及书养学术书”等方针。《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张萌梳理了先生自1954年至2002年间在《人民音乐》发表的近30篇文章,指出这些视野广博的文章更体现了先生的治学理念及其对现实音乐生活的深切关注,而《人民音乐》也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刊发纪念钱先生的文章。音乐学系老教师代表陈应时教授充分肯定了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面的过人成就,并通过回忆几件有趣的往事,赞赏了先生非凡的意志力和乐观精神。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教授作为先生的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展示先生在其考博前发去的信件,深情地回忆了先生对青年学者的无私教化与传道精神。《钱仁康评传》的作者丁旭光老师首先感谢了钱亦平老师在传记写作过程中的无私奉献,回忆了与先生接触的点滴小事,以及先生在文革期间坚持对真理的追求,从中折射出真正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陈田鹤先生之女陈晖老师从三个方面追忆了先生:其一,他毕生面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其二,先生与陈田鹤1940年共同创作了抗日歌剧《桃花源》,是抗战音乐的先行者;其三,他尊师重道,不惧当时的批判论调,向青年一代介绍黄自的音乐和思想,为其师正名。

在自由发言阶段,徐坚强教授、朱钟堂教授、陈聆群教授、沈璇教授、陶辛教授分别表达了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最后,钱仁康先生之女钱亦平教授总结了其父钱仁康先生的学术成果,并对各界长期以来的帮助和关怀表示感谢。

本次纪念活动既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钱仁康先生的追思,又弘扬了先生的精神和思想,让后辈学者沿着先生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行。如韩钟恩教授所说,先生会将独闻到的神籁一一书写出来,并在下一个路口等我们去阅读……

 

“采风——动人的木卡姆”新疆音乐讲习班成功举办

 

422-24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主办的“采风——动人的木卡姆”新疆音乐讲习班在学院成功举办。

讲习班由我院校友、新疆艺术剧院一级作曲马成翔老师主持,还特别邀请到四位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艺人,新疆木卡姆的代表人物——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帕夏·依夏(歌唱家,前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米吉提·伊布拉音(热瓦普),伊明·库尔班(手鼓),马合木提·阿不力孜(艾捷克),共同为上音的师生奉上一场新疆歌舞音乐的盛宴。

讲习班共有五场讲座。

。。。。。。。。。。。。。。。。

。。。。。。。。。。。。。。。。

活动结束,老师同学们久久不肯散去,拿着老艺术家们的乐器爱不释手,一个个的追问新疆音乐、表演方面的问题,拍照留念。几十名新疆学生激动地说,在新疆我们都见不到这么多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没想到学校却给了我们和他们零距离接触的学习机会,我们感觉像回到家乡一样亲切!

 

 

关爱星星的孩子——记钢琴系党员志愿者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倡导活动

201342是第六个世界自闭症日,钢琴系党员在系支部书记李捷老师的倡议及联络下,参加了由上海辰山植物园、新民晚报社主办,徐汇区青年联合会、上海孤独症家长联合会主办的“点蓝星空·相约辰山”——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倡导系列活动。。。。。。。。。

 

愿更多的人来关注自闭症儿童,祝福“星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们!

 

 

姹紫嫣红新人新作上音献礼“上海之春”

    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于2013428日至518日在上海举行。这个依托上海城市文化实力、展现春天季节蓬勃活力的音乐节,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新中国音乐事业积累的深厚文脉与飞速前行的欢欣步履,已是上海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是享誉国际的中国音乐节品牌。

作为历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主要承办方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始终贯彻音乐节的宗旨——“和平、友谊、交融、和谐”和使命——“音乐,让城市的春天更美好”,凭借长期学科建设的优势、人才培养的成果和国际交流的经验,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奉献出1719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包括“国际名家名团”7台,“新人新作”8台,  “纪念回顾,经典再现”2台。

“力推新人,繁荣原创”是“上海之春”音乐节的举办发展核心。在本届音乐节上音推出的系列佳作中,推出了国际、国内、上海本地的新人57位,新作品21部,主要集中在426日的音乐剧《楼兰》、56日《“群英荟萃”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音乐会》、59日《上海音乐学院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510日《“未来音乐家”之三系列音乐会》、511日《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513日《“春天的律动II”——上海音乐学院民乐重合奏专场音乐会》、516日《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奖者音乐会》等音乐会中。

本届“上海之春”演出所参与的学生人数亦创新高,除了有专门演出的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女子合唱团及音乐戏剧系全体学生外,更有三台音乐会是着意推出音乐表演新星的专场,一是“群英荟萃”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音乐会,二是“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三是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2012年)获奖者音乐会。前两场音乐会的参演者均获得过国际和国内重大音乐比赛奖项,代表了国内“学院派”表演学科的最高水准,而去年底在上音主办的第六届国际青年钢琴比赛中并列获得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的两位选手亨利·克莱默(美)和金文彬(中)则从本届音乐节开始他们的全球推广活动旅程。

本届音乐节也首次全面铺展音乐评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师生们将观看聆听所有音乐会,关注音乐节动态,撰写音乐会快评,以期对此文化品牌的推进有所助益。

上海音乐学院列演出精彩纷呈

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主要承办方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始终贯彻音乐节的宗旨和使命——塑造上海音乐文化品牌,用“音乐,让城市的春天更美好”;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推进上海文化建设,构筑上海城市文化形象做出贡献。

凭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实力和成果,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长期积累,上海音乐学院以综合优势为本届“上海之春”呈现1618场演出,其中“国外名家名团”6台,“新人新作”8台,“纪念回顾,经典再现”2台。

1.音乐剧《楼兰》

2.德国符腾堡室内管弦乐团音乐会

3.法国巴黎巴士底歌剧院打击乐三重奏音乐会

4.“群英荟萃”  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优秀学生音乐会

5.“烂漫五月之诗篇”——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合唱

62013上海音乐学院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7.《鉴赏欧洲·音乐剧场》——法国经典歌剧选段

8.“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

9.浪潮III——大型敲击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的对话》

10.法国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音乐会

11.春天的律动Ⅱ——2013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重合奏专场音乐会

12.龙四重奏音乐会

13.红色经典 蓝色浪漫——陈钢、潘寅林流金40年音乐会

142012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获奖者音乐会

15.永远的威尔第——纪念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音乐会

16.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布拉格交响乐团音乐会

 


 


纪念谭抒真副院长

——在纪念谭抒真先生诞辰105周年,逝世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丁芷诺·

 

今天,是谭院长105年诞辰,也是他去世十周年的纪念日。

作为西方主要乐器的小提琴传入中国只有短短一百年的历史,至今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在街上随时可见提着小提琴的琴童,可听到全国各地一片琴声。在这一世纪的小提琴蓬勃发展中,谭院长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弦乐大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中国人中最早学小提琴人之一,他一生都在学习,非常热爱音乐,热爱小提琴,我们之中很多人不管是年轻的,年长的都很愿意和谭院长讨论音乐,他的谈话总是充满智慧,实事求是,不讲套话、官话,当我们向他请教时,从来不是感觉在听一位院长的教诲,而是面对一位促膝谈心的智者长者,他丰富的人生给人以启迪,他对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兴奋和热情,令人惊叹。

。。。。。。。。。。。。

谭院长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不良现象他有时直截了当地批评,或者用幽默的语气婉转地道出,例如他关于“老母鸡变鸭”的故事:“每次说要建造音乐厅,最终总是变成了综合性的剧场”令人印象深刻。他作为政协委员多次代表老百姓写信给市领导。他早年留学,精通好几门外语,在国际交流方面对外无媚骨,不卑不亢表现了中国人的气质,在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电影中的一番话说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声,成了中国音乐界对国际友人的形象大使。谭院长一生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永远纪念他。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     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6101517分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1岁。

杨立青同志是中国音乐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新音乐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领域集大成者,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科专业布局、人才汇聚战略的设计与实践者,为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及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先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上海现代音乐学会会长、上海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及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东亚细亚作曲家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他的逝世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员工深感悲痛,深切缅怀。

兹定于2013618日下午2点,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为杨立青同志送行。

  


他有太多的未竟事业——追忆上音老院长、永远的朋友杨立青教授

·沈 洋·

 

    对于杨立青先生的去世,除了悲痛,剩下便是遗憾。

音乐其实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再伟大的作品都有终结的那一刻,无一例外。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杨立青先生是音乐家的理想化身。而这是承载着个人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种种客观影响下形成的。人们常说音乐家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而在他身上的这种魅力至少对我来说是不可抗拒的。一种对音乐的专注,以及一份在音乐上的纯真,这都是看似简单实际上难以坚持的永恒音乐信条。

。。。。。。。。。。。。。。。。。。。。。。。。

。。。。。。。。。。。。。。。。。。。。。。。。。。

他从院长位置退休后只有两三年,患病后仅仅一年就……他有太多未竟的事业。

我很悲痛,悲痛的不只是因一位音乐巨人倒下,在我看来音乐的人道主义在不断消亡。一个人的音乐理想并非是具体的,所谓这种理想其实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因为音乐本身既没有终点,也没有目的。人也许终究会被人遗忘,也许会某日被人提起,但这都并不重要。音乐无形亦有形,人也有生死之隔,终有一日那精神将会永恒地存在于那无形之中。可物欲横流的今日,又有谁为了精神活着呢?

杨立青教授弥留之际,沈洋专程赶到上海陪伴他直到其离世,此文写于沈洋回天津的飞机上——编者)

 

 



在离休干部姜同心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姜 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上周六,十六日早晨,父亲突然毫无征兆地离开了我们。对于这一天,他曾满心期待,因为在这一天,和他相处了半个多世纪的几位同学和战友,要来与他共度90岁生日。他可以再次与他们亲密相聚,一起回忆和畅谈过往人生中的欢乐岁月。周五晚他曾对我和堂姐说,这一天总算等到了,脸上布满了欣慰和满足的微笑。周六凌晨,他早早起床,自行梳洗进餐,在六时二十分,在亲人和朋友们还未赶到之前,他独自远行了。

作为深知他的女儿,我明白,他的各种心愿已了,他的回忆录己付梓,亲人们都已见到,他不愿再拖累我们,麻烦大家了。然而今天,又有那么多领导、亲朋好友,尤其是年事己高的朋友们依然不辞辛劳,甚至在身染微恙的情况下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分担这离别的悲伤,为他送行。我想,爸爸在欣慰和感激的同时,一定会感到不安,会责怪我给大家添加的负担。在此,谨让我代表我们全家,也代表不善言辞的父亲,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谢意!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组织部、老干办,上海音乐学院直属离休党总支、爸爸生前的同学、学生、战友、各位亲朋好友,街道居委。在爸爸生病期间,各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关怀、探望和慰问曾给予爸爸莫大的安慰,让我们全家倍感温暖,我们将永远心存感激之情。各位亲朋好友们对父亲最直接的印象,大概是他的真诚与善良。父亲出生于河南乡村一个普通的家庭,求学与工作时辗转河南、西安、福州、上海等地。在人生的旅途上,一路承蒙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的各种关爱和帮助,他对此铭记于心,并在他的一生中尽己所能地回报亲人、朋友和社会。

对亲人,他体贴恩爱,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包揽各种家务,任劳任怨,对于患难中的亲友,他也毫不迟疑,尽量出手相助。对朋友,他热忱忠厚,总以善良坦诚与他人相处,并以助人而骄傲和快乐。

对工作,他作为一名园丁,辛勤耕耘几十年,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和学生相处时,他不仅是春风化雨的良师,也是真心相待的益友。那些年学生们和身为教师的父母水乳交融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父亲昔日的学生、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韩兰魁教授日前在给我的短信中这样写到:  “于西安惊悉老师不幸去世,心中万分悲痛!上周去上海看望老师的情景在脑海里潮涌般浮现。老师虽居住上海,但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学校所取得成绩而高兴。老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但为了西北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扎根黄土高原,守望西北奉献毕生精力和智慧。回想当年,老师曾手把手耐心为我们授课改题,鼓励我们用新思维为陕北民歌配和声,为我们专业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老师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治学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父亲是一位忠于信仰的人。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恪守他在党旗下立过的誓言,一直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党内贪污腐化的现象深恶痛绝。他虽然有些固执,知识结构有些陈旧,且落伍于当今的各种社会风潮,但他仍凭借自己的良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维护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总是要求我们公私分明,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

父亲还是一位古道热肠,淡泊名利的人。在2008年汶川地震,哀鸿遍野之际,父亲曾瞒着我们小辈,拖着因为重疾而行动不便的身躯,独自打的去上音离休支部,捐助了他一个多月的工资。若非公共基础部的方正基老师告诉我,这件事将和他很多其他的善举一样,成为不为人知的往事。而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显出了他平凡外表下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并深深教育和影响了我们。爸爸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今天,爸爸将带着幸福的憧憬离开了我们,去天国与妈妈团圆,他们将携手回到他们最为眷恋的,五十年代的上音江湾校园。

安息吧,爸爸!

 

更多详尽内容:

 


[点击浏览该文件:95期上音校友通讯.doc]